镓针会根据人体温度而弯曲。图片来源:《自然・生物医学工程》
韩国科学技术院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由镓制成的针,这种针的熔点高于室温但低于体温,当针进入体内时会变软及有弹性,可减少注射过程中的炎症和损伤,同时还可降低意外刺伤的风险。研究成果最新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
针头和塑料导管在注射时经常引起炎症和并发症,部分原因是它们不像身体的软组织和静脉那么灵活。如果医疗人员在使用后不小心被针刺伤,用过的针头也有传播疾病的风险。
研究团队此次在活体小鼠身上测试了镓针,并测量了与不锈钢针和商业塑料导管相比的组织损伤和炎症。他们发现,柔性针引起的炎症比钢针少,而炎症程度与塑料导管相当。他们还在针上添加了温度和液体传感器,并表明它可用于测量小鼠和猪组织中的体温和注射过程中的意外药物泄漏。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镓针是否比塑料导管更安全或刺激性更小,但它们应比短期不锈钢针有优势。而其检测泄漏液体和温差的能力很有用,因为目前很少有医院能够实时监控这一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5991678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