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为什么有人会对别人这么残忍

发布时间:2022-07-13   来源:38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玫瑰花

为什么有 些人会残忍对待那些对他们没有威胁的人,有时甚至是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从何而来目的是什么?——露丝,45岁,伦敦。

1658年,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说,人类是宇宙的荣耀,也是宇宙的祸害。 到目前也没有多少改变。我们可以又爱又恨。我们帮助别人,也伤害别人。我们会伸出援手,也会背地插一刀。

我们可以理解有人出于报复或自卫而大发雷霆。但当伤害无害之人时,就会问:“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

人类做某种事情通常是为了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对大多数人来说,伤害别人会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 痛苦。人类不喜欢这种感觉。这表明,伤害无害之人的动机来自两个原因——要么感觉不到别人的痛苦,要么喜欢 感受别人的痛苦。

伤害无害之人的另一个原因是,施害者还是看到了威胁。那些不危及身体或钱财的人可能威胁到一个 人的社会地位。这有助解释令人费解的行为,比如当伤害在经济上帮助我们的人。

自由社会认为,让他人受苦 就意味着伤害。然而,一些哲学家反对这一观点。在21世纪,我们还能想象为了善良而残忍吗?

虐待狂和精神病患者

以伤害或羞辱他 人为乐的人是虐待狂。虐待狂比正常情况下更能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他们享受在其中。至少会一直这样做,直到结 束,那时他们才会感觉不好。

人们通常把施虐者和杀人犯联系在一起。但是,还有一种不那么极端,但更为 普遍的日常虐待现象。

虐待狂从伤害别人或看着别人受苦中获得快乐。他们可能喜欢血腥的电影,觉 得打斗刺激,折磨人很有趣。这样的人很罕见,但还不够罕见。约6%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从伤害他人中获得快乐。

日常虐待狂可能是网络喷子或学校恶霸。在网络角色扮演游戏中,这喜人很可能是“悲伤者”,为了 别人而破坏游戏。日常的虐待狂被暴力的电脑游戏所吸引。玩得越多,就会变得越残忍。

与虐待狂不同, 精神变态者不会仅仅因为要获得快乐而伤害无害之人(他们可以这样做)。精神变态者想得到一些东西。如果伤害 别人能帮助他们得到想要的,那他们就会想,就这样做吧。

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太可能感到怜悯、自责或恐惧 。他们能了解别人的感受,但自己不会被这种感受所感染。

这是一套非常危险的技能。几千年来,人类已经驯 服了自己。这使得很多人很难去伤害别人。许多伤害、折磨或杀害他人的人会被这种经历所困扰。但是,精神变态 是有人无端施暴的原因。

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是否遇到了精神病患者。可以通过简单看一个人的脸或与他 们短暂互动来做出猜测。不幸的是,精神病患者知道我们的想法。他们通过努力打扮自己来反击,试图给人留下良 好的第一印象。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心理变态的特征。只有0.5%的人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然而 ,大约8%的男性囚犯和2%的女性囚犯是精神变态者。

但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有危险。反社会的精 神病患者可能会从毒品或危险活动中寻求刺激。另一方面,亲社会的精神病患者则在大胆追求新奇想法的过程中寻 求刺激。创新塑造了这个社会,亲社会的精神变态者可以为所有人改变世界。不过,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

这些特质从何而来?

没有人真正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是虐待狂。有专家推 测,虐待是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帮助人类在狩猎时屠杀动物。也有人认为,虐待帮助人类获得权力。

意大利哲学家、外交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曾说过,“制造混乱的是时代 ,而不是人”。与此一致的是,神经科学表明,施虐可能是一种生存策略,是由艰难时期引发的。当某些食物变得 稀缺,人类的神经递质血清素水平就会下降。这就会让人类更愿意去伤害别人,因为伤害变得更快乐。

精神病也可能是适应社会的一种体现。一些研究表明,较高的精神变态水平与较高的生育能力有关。 但也有研究发现不是这样,原因可能是,心理变态者在恶劣环境下有繁殖优势。

事实上,精神病患者可以在 不稳定、竞争激烈的世界中茁壮成长。精神变态者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操控者。冲动和无所畏惧帮助他们承担风险, 获取短期利益。在电影《华尔街》(Wall Street)中,精神变态的戈登·盖柯(Gordon Gekko)赚了数百万美元 。但尽管精神变态可能是企业界的一个优势,它只给男性提供了微弱的领导优势。

精神病与创造力的联系也可 以解释它的存在。数学家埃里克·韦恩斯坦(Eric Weinstein)认为,人们更普遍认为,不讨人喜欢的人推动创 新。不过,如果你所在的环境支持创造性思维,不亲和性与创造性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美好可以是新奇的。

施虐狂和精神病与其他特征有关,比如自恋和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这些特质合在 一起,被称为“人格的黑暗因素”,简称D因素。

这些特征中有很大遗传成分。所以有些人可能生来 就是这样。或者,高D因子的父母通过虐待孩子的方式把这些特征传给他们。同样地,看到别人以高D因子的方式行 事可能会让我们模仿。我们都有责任减少残酷行为。

恐惧和无人性

施虐包含享受另一个人的羞辱和伤害。但人们常说,无人性之人是让我们变得残忍的原因。潜在的受 害者会被贴上狗、虱子或蟑螂的标签,据称这让他人更容易施加伤害。

这是有道理的。研究表明, 如果有人打破社会规范,大脑会认为这张脸不那么像人。这令我们更容易惩罚那些违反行为规范的人。

如果我们把某人当作人来看待,就不会伤害他们,这是一种甜蜜的情感。这也是一种危险的错觉。心 理学家保罗·布鲁姆(Paul Bloom)认为,最残忍的行为可能在于不去人性化。人之所以伤害别人,正是因为他 们认为别人是不想遭受痛苦、羞辱或堕落之人。

纳粹在集中营屠杀了数百

万人。

纳粹在集中营屠杀了数百万人。

例如,纳粹党贬低犹太人,称他们是害虫和虱子。但纳粹也羞辱、 折磨和杀害犹太人,正是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是被贬低之人,会遭受这种待遇。

“行善 减损”

有时人们甚至会伤害帮助我们的人。假设你在玩一个经济游戏,和其他玩家有机会投资一个团体基金 。投入的钱越多,付出的也就越多。该基金向所有参与者支付奖金,无论他们是否投资。

游戏结束时,你 可以付钱惩罚其他玩家选择投资的金额。这样做就放弃了一些收入,让钱从你选择的球员被拿走。简而言之,你可 以充满恶意。

一些玩家选择惩罚那些在集团基金中投资很少或没有投资的人。但有些人会付钱惩罚那些在集团基金 中投资超过自己的球员。这样的行为似乎毫无道理。慷慨的玩家给你更大的回报,为什么你要劝阻他们?

这种现象被称为“行善减损”。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这种现象。在狩猎采集社会中,成功的猎人会因 为捕获大型动物而受到批评,尽管捕获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得到更多肉。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 2016年以权利为基础的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可能遭受了“行善”的减损。

行善减损的存在是由于我们 的反主导倾向。在上述经济游戏中,一个不那么慷慨的参与者可能会觉得,更慷慨的参与者将被其他人视为更可取 的合作者。更慷慨的人正威胁要占据主导地位。正如法国作家伏尔泰所说,“最好”是“好”的敌人。

然而,“行善者”的贬损也有潜在好处。一旦我们把行善者拉下马,就更容易接受他们的信息。一项 研究发现,让人们表达对素食主义者厌恶,会让他们不那么支持吃肉。枪毙、钉十字架或决绝选择信使,可能会鼓 励他们的信息被接受。

为善良而残忍

在电影《爆裂鼓手》(Whiplash)中,一 位音乐老师用残酷的手段鼓励一个学生成为伟人。我们可以从这种战术中退却。不过,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 采(Friedrich Nietzsche)认为,我们已经变得过于厌恶这种残忍。

对尼采来说,残酷允许老师 为了他人的利益将批评烧到另一个人身上。人们也可以通过对自己残忍来帮助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尼采觉得忍受 残酷有助于培养勇气、耐力和创造力。我们是否应该更愿意让别人和自己都受苦来发展美德?

可以说不应该。 我们现在知道了遭受他人残害可能带来可怕的长期影响,包括损害身心健康。对自己存有同情心而不是残酷地对待 自己,这种好处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知。

而且,那种认为我们必须忍受痛苦才能成长的想法是值得怀疑的。 积极的生活事件,比如谈恋爱、生孩子和实现珍爱的目标都能促进成长。

通过残忍来教学会导致滥用 权力和自私的施虐。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例如,佛教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愤怒的同情。在这里,我们出于爱而对抗 他人,令他们不受贪婪、仇恨和恐惧的伤害。生活可以残酷,事实可以残酷,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这样去做。

西蒙·麦卡锡-琼斯(Simon McCarthy-Jones)是都柏林三一学 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临床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副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5991678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尚女人
育儿知识
生活百科
减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