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体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22-06-04   来源:38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许多乙肝妈妈(或乙肝爸爸)对宝宝的乙肝抗体还存在许多误区。

一位乙肝妈妈问:“我的宝宝1岁时检查,乙肝抗体大于1000(mIU/ml),但2岁时检查后发现,抗体仅剩400多了。如果照这个速度下降,那不是很快就降没了吗?太可怕了!我们是不是要每年复查一次呢?是不是每年都要给孩子打一针疫苗呢?”

甚至有医生也乱给病人解释:“你的孩子抗体都下降到200多了,你再喂奶,抗体就被你奶中的病毒消耗没了!”

为此,许多乙肝妈妈(或乙肝爸爸)忧心忡忡,生怕宝宝抗体没了,被自己身上的乙肝病毒感染。有些乙肝妈妈(或乙肝爸爸)甚至不敢抱孩子,把自己与孩子隔离。

那么,宝宝的乙肝抗体到底是从哪来,又去哪儿了呢?是被病毒“消耗”掉了吗?

乙肝抗体是怎样获得的

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物质,是*抵御疾病的重要武器。免疫球蛋白分为许多各类,如IgA、IgE、IgM、IgG。在血清中检测出的抗体主要是IgM和IgG,而母亲乳汁中的抗体属于IgA。

新生宝宝如何能获得乙肝抗体呢?

新生宝宝的抗体获得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就是通过接种疫苗,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由于这种抗体是免疫细胞主动产生的,而且常常源源不断,所以被称为“主动免疫”。

第二种途径是母亲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IgG抗体分子量小,可以透过母亲的胎盘。IgA抗体存在于母乳中,婴儿还可以通过哺乳获得母亲体内的抗体。因此,没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准妈妈在怀孕前接种乙肝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乙肝病毒的性传播,而且还可以把自己体内的乙肝抗体通过胎盘转运到胎儿的体内,使胎儿出生时就对乙肝病毒有先天性的免疫力。

第三种途径是把健康人或动物体内的抗体用人工的方法提取出来,再注射到需要抗体的*内,使其人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后两种途径所得到的抗体不是宝宝的免疫细胞产生的,而是被动获得的,所以被称为“被动免疫”。又由于前者是从母亲体内自然得到的,又被称为“天然被动免疫”;而后者是人工输注的,又被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乙肝抗体怎么产生

抗原(病毒、细菌或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分为“初次反应”、“再次反应”和“回忆反应”。

初次反应:在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时,需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产生抗体,且抗体产生的量也不多,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较短。这就是抗体产生的“初次反应”,也就是第1剂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抗体反应。

再次反应:当相同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后,先与体内原有的一部分抗体相结合(中和反应)。这时,原有抗体的量会略为降低。随后很快,负责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因为受到再次的抗原刺激会大量增殖,产生大量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这些细胞增殖的目标非常明确,它们产生的抗体只针对于被原来的免疫细胞识别、结合的抗原。这时,大量的免疫细胞同时产生相同的抗体,而且产生的时间延长,可在很长时间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抗体。因此,再次反应所产生的抗体不仅潜伏期缩短,而且抗体产生的量比初次反应产生的抗体要多几倍甚至几十倍,抗体产生的时间也大大延长。这就相当于我们在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的第2剂和第3剂乙肝疫苗。所以,当接种了全程3剂乙肝疫苗后,乙肝抗体可维持很长时间,甚至长到12~22年后体内还能检测出乙肝抗体。

回忆反应: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过一定时间后可逐渐消失。但是,免疫系统是有“记忆”的。经过多次抗原的刺激,免疫细胞可以把以前识别过的抗原和产生抗体的“密码”牢牢地“记住”,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的时候,免疫系统可很快把“藏”的细胞中的的“密码”拿出来,立即发动抗体的产生,消灭入侵之敌。这就是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回忆反应”。免疫系统的“记忆”与抗原刺激的次数有关,刺激的次数越多,它们的“记忆”越强。因此,乙肝疫苗要至少接种3剂。经过3次的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抗体,还会产生牢牢的“记忆”,以备抗体消失后再次入侵之“敌”。所以,有许多研究显示,即使十多年后乙肝疫苗接种者体内抗体已经消失,但仍然保持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很低。

抗体在体内能维持多久

抗体产生后,如果没有新的抗原刺激,经过一定时间后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与抗体的来源有关。被动免疫获得的抗体是一次性的,因此持续时间较短。例如:新生儿从患过麻疹的母亲体内获得的麻疹先天性免疫,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6~8个月后就会消失。所以,新生儿出生后8个月要接种麻疹疫苗。

又如: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在出生时注射了100单位或200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般半衰期(抗体在血液中减少50%所用的时间)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主动免疫产生的抗体是非一次性的,免疫细胞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所以持续时间较长。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比被动免疫获得的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长。

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还与抗体产生的量有关,抗体产生的量较少,抗体从体内消失得较快;抗体产生的量较大,抗体消失得也较慢。而抗体产生的量常与抗原刺激的强度和*免疫系统的能力有关。

例如:得过一次麻疹可以获得终生免疫,但接种一次麻疹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只能维持几年,所以需要在几年后加强接种疫苗。又如:接种10微克的乙肝疫苗比接种5微克的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抗体阳性率高,量也较多。因此目前我国推荐所有新生儿最好接种10微克的乙肝疫苗。乙肝父母所生的宝宝有可能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对乙肝抗原较差的免疫力,所以有些孩子接种乙肝疫苗后反应较差,产生的抗体较少。

体内的抗体是如何减少的

体内抗体的去路有两条途径,一是在体内逐渐降解掉,二是被抗原中和。如上所述,抗体(即免疫球蛋白)是有半衰期的,在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被降解、代谢掉,还有一部分可能在与抗原相遇时,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被“中和”了。的确,如果是“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无论最初使用的剂量有多大,最终会从体内完全消失。

但“主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则不同。尽管体内的抗体每天都不断被降解、消失,免疫细胞每天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产生新的抗体。

所以,并不会像乙肝妈妈想像的那样,1000多的抗体,用不了多久就“用光”了。体内抗体的消长与抗原刺激有关。如果长期得不到抗原的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就会受到抑制,产生的抗体就会逐渐减少。

那么,抗体会不会被抗原“消耗”掉呢?抗原进入体内后确实可以“消耗”一些抗体。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先与体内原有的一部分抗体相结合(中和反应),这使得原有抗体的量会略为降低。但随后很快在新的抗原刺激下,产生更多的抗体。因此,抗原“消耗”抗体只是暂时的,相反由于抗原的刺激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主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抗体产生减少,而非抗体“消耗”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母乳会增加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我国及其他各国的指南都推荐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在新生儿出生后经过及时的主动+被动免疫后可以正常喂母乳。

特殊情况

正常人在接受了三针乙肝疫苗之后,大多数都会产生抗体。没有产生抗体,其实更多的关系还是和我们免疫系统有关。

首先,每个人的免疫反应性不一样,虽然正常的乙肝疫苗剂量可以使大多数人是产生抗体,但是对于小部分人来说这个计量是不足够的。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初期的时候,由于免疫反应性还比较弱,身体是不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症状,这个时候如果做常规的两对半检查,是没有办法发现相应抗原或是抗体的。

感染乙肝病毒并发生了变异,或是很罕见的病毒亚型,也是没有办法产生抗体的。

首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乙型肝炎疫苗的立场性文件》中指出:“如测得抗体滴度≥10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肝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若孩子的抗体>100mIU/ml,足以抵御乙肝病毒的感染。

其次,前面的文章已经说过: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在出生时注射了100单位或200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般半衰期(抗体在血液中减少50%所用的时间)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如果孩子在3个月时检测,还能检测>100mIU/ml,说明这些抗体大多是在疫苗刺激下产生的。绝对不会发生疫苗诱导的抗体没产生,而被动免疫的抗体被用光的情况。

第三,根据美国的研究显示:婴幼儿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10mIU/ml)为16%~40%;接种第2针后,阳性率升高到80%~95%,接种第3针后,98%~100%的孩子都产生了10mIU/ml以上的抗体量。因此,在孩子6月龄时接种第3剂疫苗后抗体还会明显增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5991678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尚女人
育儿知识
生活百科
减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