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这么热,会有哪些疾病风险?

发布时间:2023-07-17   来源:38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高温来袭

一、高温增加脑卒中风险?

炎热的天气如火如荼,全国多地正处于炙烤般的状态。目前,全国多地都深受高温天气的困扰,其中天津和北京更是刷新了历史气温纪录,频繁迎来40度以上的酷热天气。就在刚刚缓解了一阵高温,北京即将再次迎来一轮酷热。

受高温天气影响,脑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接待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尽管脑卒中通常在秋冬季节高发,但夏季的高温、炎热和湿度等因素可能对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影响。高温环境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而大量出汗却未及时补水会导致血液黏稠,从而增加形成血栓和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此外,高湿度和饮食不当也可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据统计,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比平时增加66%,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还会进一步增大。此外,高温持续时间越长,诱发脑卒中的风险也越高。因此,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注意保持适当的体温调节和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长时间的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极端天气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持续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一些人频繁从低温的空调房走出,暴露在高温室外,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血管老化和弹性下降,这种剧烈的温差可能会引起脑血管动脉中的粥样斑块破裂,进而诱发脑卒中。

夏日的卒中

二、如何预防夏日卒中?

1、及时补充水分。夏季气温高,当气温超过32℃时,人体出汗多而致血液浓缩,血液浓缩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从而易诱发脑卒中。此时,就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每天的进水量至少达到1500毫升至2000毫升。最好以白开水为主。

2、使用空调时,建议室温调节在26度左右为宜。老年人可适当提高空调温度至27度。在户外与室内切换时加一个缓冲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成年人以7-8小时为宜。避免情绪急躁引起血压波动,保持情绪稳定。

3、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根据气温日变化 适度调整锻炼时间,推荐选择清晨、傍晚时段,避免高温时户外活动。长跑不如饭后散散步,人们可以在吃完晚饭45分钟以后散步30分钟。另外,练太极拳也能有效预防脑卒中。

4、积极控制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高温是一个诱发因素,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更易发生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波动,应规律监测,如波动较大或控制不佳,应及时就诊医院。

5、出现不适症状,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肢体无力、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情况时,请立即拨打120,及时就医诊治。

热病知多少

热病分类

三、警惕热病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高温热浪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其中,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三种不同临床表现。

1、热痉挛 热痉挛是指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2、热衰竭 热衰竭是指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可伴有眩晕、晕厥。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3、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体温高达40℃及以上。

夏日卒中发生原因

预防高温热浪引起的疾病,建议

1、多喝水。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非常重要。在高温天气中,多喝水,尤其是清水、果汁和含盐分(电解质)的饮料,可以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慢性病患者应主动、多次、适量饮水,无需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喝水。如果正在进行低盐饮食,请咨询医生以获取相应建议。

2、关注天气。及时了解天气状况,特别是高温预警信息。在天气炎热的日子里,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如果必须进行户外活动,中度活动的人员应每15至20分钟喝1杯水(约200毫升至300毫升)。同时,请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食物和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避免阳光暴晒:尽量避免在炎热的中午时段暴露在阳光下。如果必须外出,请戴上宽边帽子、太阳镜,并涂抹防晒霜。

3、注意降温。室内活动,保持室内通风,并可通过打开窗户、使用风扇或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选择合适的服装:穿着宽松、轻薄和透气的衣物有助于散热。选择浅色衣物可以减少对热量的吸收。可以在脖子后方、手腕和额头等部位使用湿毛巾,或者用冷水浸泡脚部来降低体温。

4、合理饮食。除了多补水分,防止脱水外,还要注意健康饮食。在高温天气中,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和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清淡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记住,如果出现中暑、头晕、呕吐、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尽快接受适当的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5991678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尚女人
育儿知识
生活百科
减肥方法